8月31日上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师范大学共同创排的《胜利之歌——歌声里的新四军》音乐党课,在海安高级中学博雅剧场精彩展演。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梁江歌,海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陆苍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黎峰等参加活动。
作为海安高级中学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这场音乐党课以新四军在江苏大地留存的珍贵战地歌曲为蓝本,通过“烽火初燃”“鱼水情深”“浴火重生”“胜利曙光”“薪火传承”五个篇章,精选抗战经典歌曲,结合历史影像、现代编曲与沉浸式舞台,既生动演绎了新四军的奋斗故事,解读了“铁的信仰、铁的担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的红色密码,也讴歌了新四军将士“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抒发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厚情怀。
此次音乐党课,更是红色非物质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典范。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昱煜介绍,团队在音乐编创中既保留历史原味,又融入现代编曲与舞台技术,让青年学子在艺术体验中触摸红色精神内核。“这部舞台剧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思政大课、艺术大课、实践大课和爱国主义教育大课。”他提到,团队推行的“创研演一体化”模式,能让舞台更具感染力、情感传递更精准,“不仅能让观众和参演学生沉浸式感受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发掘并唤醒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能深化大家对红色精神的理解,让其真正走进心里、浸润人心。”
谈及选择这场演出作为“开学第一课”的缘由,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董裕华表示,一方面,紧扣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作品本身承载厚重历史价值;另一方面,剧中主线人物朱克靖先生当年在海安成立临时参政会时担任重要召集人,这段“身边历史”能让红色故事从书本走向现实,变得可感可触。“我们希望学生在新学期伊始就牢记历史,树立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志向。”董裕华表示,海安高级中学始终遵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红色教育早已融入日常教学,此次音乐党课正是学校让思政教育“活”起来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据悉,南通作为教育名城,也是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重要城市,此次音乐党课首选南通面向中学公演,旨在输送优质育人资源、发挥示范作用,助力江苏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这堂打破传统模式的党课,以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桥梁,将党史、军史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旋律与故事,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任静文 范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