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足球比分_皇冠国际-体育*直播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

守牢生态环境底线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来源: 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3-01-12 字体:[ ]

2022年,海安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1.9%,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15个市考以上断面平均水质优Ⅲ比例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治水方面。率先建成覆盖全域的污水处理厂生态安全缓冲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厂数量全覆盖和处理规模全匹配;探索实施农田退水治理“四模式”,完成农田退水循环利用面积约18400亩,试点经验全省推广。

治气方面。大力推动臭氧污染“夏病冬治”及清洁原料源头替代等工作,集中整治家具、机械等行业“批建不符”“批水用油”现象,完成297个源头替代整治任务,削减VOCs排放量500余吨,制定源头替代常态化管理工作方案,确保整治常态长效。2022年,海安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全南通第二。

固废方面。在南通率先启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依托中国天楹等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固危废处置能力建设,已建成2个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暂存“绿岛”、紫石固废等固废处置项目,各项重点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执法方面。全面推行全员执法、规范执法、科技执法,印发《海安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案件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南通市海安生态环境局常见环境违法行为标准化执法规范要点汇编》,大案要案数量、科技执法数量位居南通市前列。积极培育执法尖兵,荣获全省执法能手比武第二名、南通市执法大练兵团体、个人双第一的优异成绩。

改革试点方面。深化常安集成改革和限值限量管理试点工作,通过总量资源的优化配置、排放总量的实时统计和有效监管,园区污染物排放强度稳步削减,单位排污量税收同比增长219.33%。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创新,探索实行全国首例惩罚性赔偿和替代性修复相结合的生态环境损害磋商案例,被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

2022年悄然翻篇,2023年欣然到来。红色是新春的颜色,绿色是最坚毅的底色。海安生态环境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开启水青天蓝、鸟语花香新篇章。

创新谋划 助力绿色发展

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严格落实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完成“三线一单”动态调整。加强生态红线、管控区监督管理,进一步排查梳理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督促做好问题整改。助力产业绿色转型。完成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整治提升任务。高标准推进15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助推电子信息产业园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顺利投运,严守电镀企业搬迁入园准入门槛。印染行业推行废水集中预处理、中水回用和恶臭治理,常安纺织产业园试点“无异味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创建,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深化总量制度改革,排定“十四五”深度减排工作方案,加快减排核算,建立县级和重点园区储备库。严把总量出库关口,建立与企业绩效挂钩的总量分配制度。深入限值限量管理,在省级以上园区试点的基础上,实现县级以下园区全覆盖。

奋力攻坚 提升环境质量

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在完成全域入河排口排查的基础上,推进分类整治。持续做好47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回头看”。推进北凌河沿线4个区镇加快管网提质增效,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汛期前完成4000亩农田退水生态化循环治理,加快50亩以上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进度。强化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探索更大范围的常态化活水机制,推动新垦闸和北凌新闸改造维修工程。深入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继续加大源头替代工作力度,对已完成的源头替代项目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梳理石材、机械2个行业共50家企业实施源头替代。持续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淘汰单一低效废气治理设施,排定VOCs综合治理项目161个,预计全年VOCs减排353吨。梳理排定锅炉、高架源、工业炉窑深度提标改造项目49个,预计全年NOx减排72吨。打好净土清废保卫战。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储运一体化中心,开发一般工业固废网上填报系统,逐步规范一般工业固废管理。梳理皇冠足球比分_皇冠国际-体育*直播内污染地块、疑似污染地块、高风险遗留地块、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等,建立土壤环境质量“一张图”,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

务实推进 提升执法效能

严格规范执法。持续推进环境执法标准化建设,将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廉政执法意识贯穿执法全过程,坚决杜绝滥用职权、野蛮执法等情况发生;建立“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专业能力素养,增强信息化执法能力和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行科技执法。织密监测监控覆盖面,持续推进“五全”建设,强化数据分析研判,发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电监控等科技手段对污染源管理的支撑作用,提高科技覆盖广度和深度;加大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执法装备使用频次,更大范围推广非现场执法,逐步提升精准化执法水平。落实“差异化”执法。全力培育示范标杆企业,并对优质企业优先开展“体检式”执法,主动上门对企业进行面对面精准指导,细化帮扶措施,指导企业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对正面清单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企业,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分析”的非现场监管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做到无事不扰。